實現“六個首次” 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常州電廠新機組投產
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
7月15日,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常州電廠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,正式投入商業(yè)運營,為區(qū)域能源供給提供重要電力保障。該機組瞄準新一代煤電關鍵指標,創(chuàng)新集成行業(yè)先進技術,實現了百萬千瓦機組“六個首次”,涵蓋了控制系統(tǒng)國產化、超低負荷運行、燃料快速切換、智能啟停、廢熱回收及健康評估等關鍵領域,為我國能源產業(yè)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示范。

隨著新型電力系統(tǒng)建設進程加速推進,可再生能源裝機比例大幅提升,火電的托底保障和調峰調頻作用更加凸顯。“憑借穩(wěn)定的出力特性、靈活的調節(jié)能力,常州公司二期擴建工程能夠為電力保供和清潔能源消納,注入強勁動能,提供關鍵支撐。”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常州公司董事長左克祥說。
“本次投產的3號機組,在國內首次應用全國產核電分布式控制系統(tǒng)(iDCS)。該系統(tǒng)可支持不少于35種智能計算、65種數據分析方法和20種主流機器學習算法,能全方位提升火電機組的安全可靠性、經濟運行效率與智能化水平。”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常州公司副總經理高行龍說,該機組首次使用百萬機組高效供熱柔性回熱技術,解決了電廠在超低負荷運行時蒸汽溫度不足的重大難題,將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都提升了50℃以上,僅這一項改進,就能使每度電煤耗降低超過6克,電廠用電率下降約2個百分點。
該機組也首次集成了“多路分倉+儲能粉倉”技術,將更換煤種的時間從幾小時縮短到幾分鐘,把制粉供粉的時間從幾分鐘縮短到幾秒鐘。這有效解決了燃料供應跟不上電網負荷變化速度的難題,顯著提升了機組響應電網指令的能力,同時大大增加了燃用不同煤種的靈活性。“這使得我們機組升降負荷的速度達到了行業(yè)領先水平。”高行龍說。
除了上述突破性技術,該機組還首次實現百萬機組在各種運行條件下的智能自動啟停、首次運用熱泵技術回收利用冷卻系統(tǒng)廢熱、首次應用實時監(jiān)測評估機組整體健康狀態(tài)的技術。
同時,該機組還集成了二次再熱技術、寬負荷節(jié)能技術、智能發(fā)電等28項創(chuàng)新技術。值得關注的是,機組還配套建設了處理城市污泥的設施,通過“先烘干、再混進煤里燒”的一體化方法,實現城市污泥的無害化、減量化、資源化處理,助力電廠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。
左克祥表示,二期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,公司年發(fā)電量將達到160億千瓦時,約占常州市全社會用電量的四分之一,憑借出色的技術,每年可節(jié)約標煤約1.5萬噸,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約4萬噸,對優(yōu)化區(qū)域能源結構、提高電力保供調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。
(受訪者供圖)
責任編輯:李夢一